當前位置 >
新聞動態
>
最新公告
最新公告
怎么“看”翡翠?
什么是“老坑玉”和“新坑玉”?
一般將緬甸所產的,經過機械風化和河水搬運至河谷、河床中的翡翠大礫石,稱為“老坑玉”或“仔料”。這種玉的特點是“水頭好”,質堅,透明度高,其上品透明如玻璃,故稱“玻璃件”或“冰種”,其中的翠綠綠得可愛,被稱為“高綠”或“艷綠”。而在原產地新開采出來的翡翠玉料,沒有風化表皮,其水頭和光澤都比老坑玉差,被稱為“新坑玉”,也稱“山料”。
什么叫“地”?
“地”就是玉石的底色,或稱“底”。一般說來,翡翠玉中除翠綠色以外的部分都被稱為地子,地的優劣與整體玉器的價值有很重要的關系。較好的地子有:玻璃地、藕粉地,中檔的有豆青地、青花地、紫花地,較差的在瓷地、干白地、糙豆青地、狗屎地等。
什么叫水頭?
在玉器行業中,把透明度叫做“水頭”,透明度好的叫“水頭足”,透明度差的叫“沒水頭”(或叫干巴),對一件翡翠玉器來說,當其顏色好(有翠綠),水頭足,便叫“有色有種”,其價值就高,反之,顏色好而水頭差的叫“有色無種”,水頭好而顏色差的則叫“有種無色”,后二者的價值都低。
什么叫“石花”?
翡翠中常有透明度稍差的小團塊與纖維狀晶體交織在一起的現象,稱為“石花”。由于其形狀和特征不同,可分為下述幾種類型:比較干巴死板的叫“石腦”;比較散碎的叫“蘆花”;狀似棉絮的叫“棉花”;白色或綠色混在一起的叫“韭菜拌豆腐”。總的來說,石花的存在對玉器的透明度和完美性都不利,且容易對綠色產生不良影響,從而使翡翠玉器的價值明顯下降。